球會籍一定要買嗎?


@劉兆生 - 2010/07/01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近年香港一些「蝸居部落」年輕人,要求政府重建居屋及重推首次置業計劃。有些受訪者直指現時樓價水平已令他們不能負擔,逾七成更指為了買樓,要押後結婚及旅遊等大計,影響生活質素。

這令我非常費解,難道不買樓便沒人生樂趣,買樓是人生樂趣的起點?有如我們買不起高爾夫球會籍便沒打球樂趣,不打高爾夫球便沒其他球類可打嗎?

當然,衣食住行是每個人的必需品,而高爾夫球不是,不打高爾夫球是不會死的;因而政府應有義務令市民安居樂業,卻沒有義務令每個市民也可負擔得起打高爾夫球。

然而,沒有擁有自置物業也不會死,我們大可以租樓住,沒高爾夫球會籍也可以打公眾高爾夫球場,租球會籍或者walk-in;但連租樓也租不起,沒錢付果嶺費,對不起,請你申請綜援,不要打高爾夫球。

我們知道,在香港找個舒適的居住環境很貴,但放眼看看世界任何密集的商業城市例如東京、首爾和紐約等,也何嘗不是。為什麼日韓美人不會要求政府協助首次置業?是因為他們知道沒能力買樓便要接受現實,例如住遠一點,上下班得要花多一點時間。

為什麼在香港每人一定都要自置物業?說白了,其實我們的思維是長期受到上一輩老人家根深蒂固的影響——認為買「磚頭」是絕對正確的;加上生活在香港這全球炒樓之都,飽受四大地產商的暴利煎熬,圍繞著我們的親友戚友,每天都是談樓價升跌,沒「上車」一族在社會上像被人看低一等。

喜愛輸打贏要

香港人是不會聽清崎和萊希特合著《窮爸爸、富爸爸》說,買樓不是增加資產而是增加債務的,除非你一次過用現金買樓。2003年因買了樓變成負資產,上過街示過威的苦主今天去了哪裡?香港人就是喜愛輸打贏要。

十多年前我買過兩個球會籍,租了一個。就像香港人愛打的如意算盤,買一樓自住,另一收租,以為安寢無憂,可惜「沙士」期間迫得不已賤賣出去。但今天我依然快快樂樂地walk-in打球,什麼投資又動不了心,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真正目的是打高爾夫球,不是買球會籍來炫耀,只要一天還有體力享受高爾夫,已是人生樂事。就像一些有錢人夠錢付首期也不去買樓,也不租樓只是住酒店,我們只懂說他們是「笨」!但他們是快樂地「笨」,零債務地「笨」下去!「食散餐」也有「食散餐」的樂趣,況且,現在的「散餐」愈來愈便宜。

如果再說下去,市民置業可增加對香港的歸屬感,促進社會和諧,但當大難臨頭,買了樓的也會移民,移不到民和買不買到樓根本沒直接關係。這也可和購買高爾夫球會籍一樣,在自己球會打球一切駕輕就熟,結識一些志同道合的會員球友,每次打球也有回家的感覺一樣,連打完球骯髒的衣服也可以拿給球會,隔天便洗好掛回你私人儲物櫃內。但這一切享受,本來就是要留給那些具高賺錢能力,努力累積到充夠現金後的成功人士。政府沒有答應過我們一拿到成人身份證便可買樓。

政府借錢買球會籍

最後,一言以蔽之,夠資格買樓,有多餘錢買球會籍當然是好事;但沒充夠現金買不到球會籍,如沒充夠經濟基礎卻一定要買樓,他們一是自願背上一輩子的債,或是期望樓價只升不跌,有朝炒樓發達的機會主義者。要求政府協助首次置業,便有如要求政府借錢給高球發燒友買球會籍,合理嗎?到底,我們是不是一定要買樓?一定要買球會籍?(完)


#####

本文原於《Golf Digest/高球文摘》香港版刊登

[ #高球風雲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